二、它们违背了儿童美术教育的规律
美术教育最重要的环节──感知──在范画教学中完全无法体现。感知就是把相关的题材提供给孩子,让他们在观察、认识和体验中获得一个属于自己的审美感受。创作应该是根据自己所获得的这些审美意向去进行创作。
比如我们让孩子观察长颈鹿,有的孩子可能对长颈鹿的鼻子长很感兴趣,有的儿童可能觉得长颈鹿的头的形状更加有意思,有的孩子可能觉得长颈鹿高大的腿更加迷人,有的孩子可能对长颈鹿的生活习性或者行动特点更加倾心;由于审美的角度不一样,各人获得的感受就不一样,最后画出的画也应该会丰富多样才对。
感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可是不管是三面哪种形式,都完全无视这个过程,直接将固定的造型提供给孩子,让孩子用这个固定的造型去表现对象。
孩子们可能在还没有见过真实的长颈鹿的情况下,就被教给长颈鹿的画法,这是一件荒谬的事情,孩子们根本不知道长颈鹿为什么要这样画,自然就不能从内心获得真正的启发和收益。
它们是一种纯粹的灌输式教学,和中国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传统同出一辙。
美术创造本来应该是一件愉快的事,是儿童表达心灵的主要手段,可我们却常常遇到畏惧画画的儿童,原因自不须言。
绘画是想象力的艺术。即便是同一个客观事物,不同的人画出的也不尽相同。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简笔画用简单的几何形掩盖了同类事物的个体差异性,形成固定模型,限制了学生的想象,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化的绘画。
正因为这样,刚上学的学生所画的画,全班基本上是一样的现象。一样的房子,一样的太阳在发光,一样的树……
三、让儿童思维形成依赖性
阿恩海姆说过,简洁完美的“形”总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与此同时又会造成一种对“完美”依赖的惰性。这种特点在孩子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本身孩子就喜欢重复画一个物体,如果他学过简笔画或填色或范画,并记住了一个形象,那么他的画中会不断的重复这个形象。再让他接触新的事物时,他会说:“妈妈,你先画。”或“老师,我不会做,你先做给我们看一下。”
简笔画,填色画还是示范画作为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自有其应用的领域。但它对于儿童犹如一根毒刺,扎伤了一颗颗天真无邪的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