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二:填色画
填色画顾名思义,就是在画好轮廓的画里面涂上各种不同的颜色。尤其是在各大商场,游乐场,乃至绘本馆、书店、文具店屡见不鲜,经常看到一些三四岁的小孩子,身穿围裙,拿着色彩艳俗的颜料,照着模版,去涂画维尼,白雪公主,城堡,喜羊羊。
当孩子将填好的画拿给家长看。“宝贝,涂得真漂亮,真整齐!”家长高兴,孩子也高兴,孩子觉得如果家长再给自己买,就表示家长爱自己,因此很高兴,也就很喜欢填色画。填色画不是孩子自己创作的绘画作品,只是给大人画好的图案上色而已。
误区三:示范画
何为示范?即家长与老师在美术教学中,常以大人示范,幼儿模仿学习为主要方法,即出示范画、示范讲解、幼儿临摹三段法。
(比如今天的主题是长劲鹿,那么家长或老师会在白板或黑板上,先一笔一笔画好长劲鹿,然后由学生一笔一笔跟着画。)把教学范式作为教学的情绪终端传授给幼儿,并以幼儿的作品像不像范画作为评价标准,把孩子置入“依样画葫芦”的写实里。
这种课堂的特点是,把技法和工具的使用练习,设置为主要的学习目标,把画面效果定为追求的结果。这样的教学较少关注孩子本身,而更关注作品本身的视觉效果。
我们家长与老师又该如何判断呢?考量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儿童美术启蒙教育,如果因为发展孩子的美术能力,而牺牲孩子的身体与心灵是很可惜的。
任何一种启蒙教育都不应该跟孩子的自身生理与心理发展相违背和冲突。这是所有教育共同的认识。教育方法科学与否的唯一的标准是:它是否尊重了儿童自身发展的规律。
为什么说以上三类是儿童美术教育的最大误区呢?
一、它们违背了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
儿童带着对艺术的渴望来到这个世界上,或者我们应该说儿童天生就有美术创作的冲动。儿童天生会从事艺术创作,不是我们成人教的。
同时儿童能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看见的或者感觉到的事物,这取决于儿童此时此刻的智慧程度。儿童从复杂的事物中自己会去分辨、提炼、总结出最能刺激他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物像。
而这个物像总结后的表达接近但不同于简笔画,它更自然、合理,也跟孩子的生理相协调配合。
而画填色画不过是一种形式的工作,不能表达孩子自己的任何想法。在这个阶段让孩子练习画轮廓线,然后在里面涂色的技术,或是涂色不出边界的技术,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孩子到了五至六岁,才能够给细节的地方整齐地上好颜色,在这之前,手指的控制能力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画填色画是比较难的。
等孩子的手指控制能力发育成熟了,也不会再画填色画,而是尽最大的努力给自己的画涂上颜色。
孩子到了七岁左右,会把填色画作为一种游戏。因为这时候,孩子开始意识到“面”。桌子的面、草原的面、海面,给各种各样的面涂上颜色,对他们来说是很好玩的一件事。
不过,到了七至八岁,也有的孩子更喜欢白色背景的画。过早让孩子画填色画,就如同教孩子画简笔画一样,会使孩子画不出自己的画来,也会影响孩子运用色彩的能力。
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形式的光芒四射的圆圆的太阳,看似简单,可让孩子照着画圆了却非易事,因为他的控制力还不够好,让他照着画圆只会挫伤他的自信心,因为“我画不了老师的样子”。
不但孩子画不了还制约了他的想象力。很久以前学者们已经提出疑问:太阳为什么一定画成圆的、画成红的,而不是方的、绿的?在孩子的世界里是可以的。
而实际教学中,许多孩子会告诉你“老师我不会画”“你帮我画吧”。很明显,这些孩子没有信心。是什么让孩子如此没有信心呢?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简笔画或示范画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