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剂被误解了
在此次采访中,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希望通过本报呼吁,消费者千万不要谈“添加剂”色变。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主要分两类:一是非法添加物,这是必须坚决打击的违法行为。但很多百姓混淆了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的界限,像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但大家把这些都归因为食品添加剂惹的祸。二是跨品种、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即用添加剂来模拟天然食材的口感,例如用香精来代替添加牛奶、奶油、坚果等食材的效果,降低食品的成本。
“然而,你的一日三餐中是很难完全避免食品添加剂的。如果是国家允许使用的品种,剂量和范围也符合规定,正常情况下不会对身体产生明显危害”。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王竹天表示,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没有合适的添加剂,加工食品只会更不安全。蒸馒头也要加添加剂,发酵会产生酸,需要加小苏打中和酸味;如果不允许添加色素,那市场上销售的产品都是暗淡的,糖果肯定也不是现在的颜色;如果把防腐剂取消,还有多少东西能在货架上保存?酱油还没拿回家就已经长霉了,货架上的饼干、方便面保存不了两天就变质了。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看来,中国对食品添加剂的规定还是较为保守的,也是安全的。“任何一个国家对添加剂的使用都有严格规定,实行的是‘允许使用名单制度’,我国也不例外。”对此,王竹天称,我国有些标准确实不如国外,例如香料等添加剂目前尚没有检测方法或检测难度很大。但有些则比国外严格。举例来说,在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用量上,中国是60个单位,加拿大是150,美国是不限量。所以,既不要一概排斥食品添加剂,也要反对滥用食品添加剂,同时要尽量使用更安全的添加剂。
从染色馒头到牛肉膏、毒豆芽、硫磺姜、化学醋……说起日前频出的“添加剂”事件,程义勇认为,百姓需要关注的,不是该不该使用添加剂,而是添加剂的使用量是否恰当,添加剂名单是否能即时更新,有人违法添加了有没有及时监管。梳理我国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不难发现,从饲料肥料、种养、屠宰、生产加工、运输、销售,食物供应的整个链条,每个环节似乎都有安全漏洞,我们的有关执法部门是没有尽到责任的。所以,专家呼吁,要规范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杜绝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加强政府监管,违法必究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