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
在童话故事中,baby笑靥如花,你优雅慈爱。而现实版本却经常是——一个眼泪汪汪,一个气急败坏,hold不住的情况天天演。
你被内疚所扰:为什么我会这样对待孩子?为什么我做不到心平气和?我,是不是没有能力做一个好妈妈……
年轻的妈妈在真实生活中饱受愤怒情绪的困扰。在一次亲子教育主题工作坊的课堂上,来自香港的心理治疗专家蔡敏莉老师针对父母愤怒情绪的管理,给出许多有效的建议。是的,我们不必做100分妈妈,却可以通过努力做一个“合情合理”的妈妈。
夜晚来临,妈妈变成“巫婆”
“我叫赵梅,我有一个2岁的儿子。”应蔡老师的要求,一位年轻妈妈略带羞涩地向团队倾诉了参加工作坊的动机,“我身边所有的朋友都觉得我是一个温柔的人,孩子2岁前,我自己也是这样觉得的。直到最近,我发现自己变了。白天在公司还算正常,晚上回到家面对儿子时火气说冒就冒。他总能轻易让我失控,而我就会像泼妇一样吼他、骂他。我真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总是为了点小事就发火?”
赵梅以为自己的行为会遭到大家的鄙视,可现场不少人都点点头,心有戚戚焉地笑着。那么,哪些事会引发怒火?“在地上滚来滚去干号、10点多了还赖着不睡觉、玩具扔得满地都是……”赵梅轻轻松松说出了一长串。
蔡老师转向大家问道,你们之中有多少人和她一样,会因为你们认为的“不必要”的小事情,而和孩子生气?所有的父母都举起了手。而当人们彼此坦然分享“生气清单”后,更是心照不宣地笑了。原来,我们生气的理由通常都非常类似而琐碎,其他父母也同样会为这样的芝麻绿豆大的琐事生气着。
课堂笔记在工作坊中,导师经常会让妈妈们写下触怒他们的“生气清单”,和别人一起分享心事多少有一点宣泄的作用,也便于协助父母了解,被孩子气得发狂并不是一个人的罪恶,即使是最温柔、最友善的父母也有被孩子气得怒火中烧的时刻。
对同事更耐心,对孩子更刻薄?
如果这些惹怒你的事件,主角由孩子换成你的同事,你会怎么回应?
刘芳第一个站起来说:“如果我的同事答应我不吃糖却没有做到,我肯定不会冲她大吼大叫,我会礼貌地提醒她,告诉她身体最重要。”
“如果我的同事不吃蔬菜还把碗扣到地上,我会告诉他小心点,帮助他把地上清扫好。”这是2岁男孩的爸爸李嘉的回答。
有两个孩子的妈妈小雯说:“如果过了睡觉时间我的同事还在磨蹭不去睡,我就不去管他,等他自己第二天困得难受就知道我是对的。”
这些引发愤怒的典型导火索在面对大人时自动熄火,只是换了一个对象,我们就变得理智、耐心甚至幽默。
为什么我们对孩子似乎更刻薄?蔡老师说,其实正是因为我们爱孩子,才会在瞬间被孩子激怒。因为他是你最亲的人,你投入了最强烈的感情和最殷切的期望在他身上,因而期望他表现完美:“在生活里其他的事你可能掌握不了,比如同事、老板不听你的也就算了,而孩子,你也许会觉得一来你是为他好,二来他又是你生下来的,没有理由不听你的。他满足不了你的期待,你就会失望、愤怒,而后又转变成内疚、挫败。”
课堂笔记在疲惫挫败的心态下,一个安全而弱势的孩子,一件平时你觉得“芝麻绿豆大的小事”都会变成怒火的导线。蔡老师说,发脾气的妈妈并不是坏人,她可能只是活得有压力,不够开心,所以一旦遇到挫折或者事情不是她所期待的时候就会发脾气,为积攒的情绪找到一个相对不具备破坏性的出口。
1小时妈妈:重要的是陪伴
这次站起来的是自称“1小时妈妈”的小月妈妈:“我下班回到家比较晚,离小月睡觉时间只有1小时,我希望这1小时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可是推门一看,钢琴还没弹,幼儿园的拼音作业还没写,第二天要带到园里的手工还没做,我的怒火噌的就上来了——我很难过,我那么爱她,本希望这1个小时让小月不停地笑啊,结果这珍贵的时间却浪费在作业上了,这让我忍不住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