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教育不能伤害孩子自尊
“儿童长到2岁多时,开始出现自主意识。平时说话中也常常会出现‘不’、‘我’之类的词汇。这个阶段的孩子,常常强调自己立场的重要,具有一定分辨是非的能力,也会表现出较强的自尊心。”专家介绍,这个阶段一般会持续到6—7岁,有人称之为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
孩子虽然年纪小,但也有自尊心,也爱面子,有些孩子的自尊心甚至比成人还强。因此成人在教育孩子时,一定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教育的原则孩子与成人一样,是独立的个体,是有尊严的人,需要与成人一样被尊重。如果家长当着很多人的面训斥孩子,孩子会产生抵触心理,即使知道自己错了,但在心里也不会接受。
在外人面前训斥孩子、强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揭发孩子的短处等,这些行为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挫败感和羞辱感,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此外,常常在外人面前受到家长批评的孩子,还会缺乏安全感以及对父母的不信任感,从而疏远与家长的关系。
解决对策:“堂前”不要训子
当孩子无意间犯下错误,或是偶尔提出无理要求时,作为家长要知道,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而不是让孩子无地自容。在公共场合,只要不是必须立即制止的错误,还是要给孩子留足面子,过后再换个机会“堂下教子”。
专家表示,孩子在外人面前犯错时,可以先用温和的语言进行教育,用商量的语气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等到了“堂下”,再与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不要随意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
爱护孩子面子,还要注意不要宣扬孩子的错误。带孩子外出碰到熟人,面对朋友对孩子的夸赞,很多家长会担心孩子听到后会洋洋自得,于是刻意在孩子面前向外人数落他的不是。在这种场合下随意数落孩子的缺点,不仅不能达到控制孩子骄傲的作用,反而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还有些家长在一起谈论孩子时,会把孩子以前闹过的笑话拿出来“交流”。专家认为,这些发生在孩子身上的糗事,在成人眼里是个笑话,在孩子心里却是关乎脸面的事情。因此家长们在一起聊天时,不能把孩子的缺点或笑话作为谈资,以免伤害孩子。
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最好在小范围内教育。能够父母一方单独出面就能解决的,不要再让另一方也参与进来,否则会让孩子感受到被“批斗”的情绪。毕竟家长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要让孩子的错误得到改正,问题得到解决。 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