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切断外源性激素刺激
如果发现孩子有性早熟的征兆,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尽早带孩子到医院确诊。张莹说,医院会对怀疑有性早熟的患儿检查骨龄、性腺功能和激素水平,确定孩子性早熟的病因,根据不同的病因及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于疾病原因引起的真性的性早熟,当务之急是把疾病治好。如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应立即用药物抑制性发育,延缓骨骺的闭合;如果是肿瘤所致,则应该马上除肿瘤。
对于外源性雌激素摄入过多引起的假性的性早熟,一般来说无需采用药物,关键是让孩子远离外源性雌激素。等于是把外来的刺激源切断,让孩子的激素水平逐渐恢复正常,第二性特征也可随之逐渐消退。家长应该改变孩子饮食习惯,尽量少碰可能含有激素的食物。但张莹也提醒,孩子的性早熟症状是受外源性激素影响逐步累积的结果,而且这些外源性激素也很难确定来自哪些特定的食物,所以即便是控制了饮食,性早熟症状的改善也是个逐步的过程,不应急于求成。
“其实,我们日常接触的食物中哪些可能含有激素?身为医务人员我们也不确定,更不要说普通市民。”张莹无奈地说,儿童性早熟不仅是医学上该引起重视的疾病,更是全社会应关注的问题。
专家提醒:
孩子性早熟有迹可循
孩子是否早熟,到底有何“蛛丝马迹”可循?吴婕翎提醒,家长平时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孩子进行仔细观察:
1.月经早“报到”:现在女孩子月经初潮一般是在11岁、12岁左右,但若在8岁、9岁之前月经就提早出现,即可判断为早熟。
2.乳房早“现形”:吴婕翎提醒说,这要跟孩子的肥胖细加区别,有些胖孩子胸前本来就肉乎乎、松垮垮的,家长有误认为是乳房早发育,其实只要胸口没摸到硬结都不算。
3.睾丸早发育:吴婕翎指出,一般11岁之前的男孩子睾丸的大小跟鹌鹑蛋差不多,如果大似鸽子蛋或小鸡蛋,家长就要引起注意了。
4.身高太突出:如果孩子的个头在同龄的小朋友中特别突出,甚至要比同龄孩子平均高出半个头到一个头的,家长可别以为是发育得好太过自豪。因为这也可能是孩子性发育提前的一个征象,最好及早带孩子到医院筛查骨龄。
5.生长高峰提前到:女孩子在9岁之前、男孩子在11岁之前如果突然出现“疯长”的迹象,比如:半年到一年内身高增速比往常每年的平均增速高出许多,这表示孩子的生长高峰提前到来,也是早熟的表现之一。
专家支招:
“如果出现性早熟,需要进行治疗干预的话,一般都要两年以上才能起效,不但花费大、对孩子的身体有伤害,而且效果还不一定理想。”吴婕翎认为,其实日常生活中,家长除了多留意孩子身上是否出现上述的“蛛丝马迹”之外,还可以通过带孩子到医院定期查骨龄、监测身高增速以及饮食调理来及早发现和避免性早熟。
1.定期查骨龄
孩子骨龄是临床主要的筛查标准。一般通过拍片照孩子的左手,观察跟实际年龄的差异有多大,如果查出来的骨龄比实际年龄早两岁以上,性早熟的可能性就很大。
吴婕翎建议,在孩子3岁左右先查一次骨龄,以明确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是超前还是滞后;而3~6岁是孩子成长的一个相对稳定期,无明显异常可以不查,但6岁以上最好每年查一次,如果发现孩子开始有提前发育的苗头,则应半年查一次,再据此进行治疗和饮食调理等多种干预。
2.监测身高增速
“身高比同龄的孩子平均高出10厘米以上的要特别注意,千万别以为是发育得好,说不定已经出现早熟倾向。”吴婕翎指出,有些孩子虽然也只是正常饮食,但从小都比同龄人高,家长要特别留意,如果查出其骨龄已大过年龄,若不及时干预的话,孩子长个子的空间可能就有限了。除了筛查标准骨龄,帮助判断是否性早熟的金标准还有“性激素激发试验”,以此查明孩子的生长素水平是否出现异常。
3.少吃含激素食物
很多家长认为,现在从生活的大环境到饲养的小环境,污染都在增大,食物中是否含有激素难以判别。吴婕翎建议,多吃海产品,特别是来自深海的冰鲜鱼一般都离污染源较远。另外,牛、羊、猪等家禽,目前还暂时未发现添加含激素饲料,吃起来相对安全。但她提醒,像鱼子、膏蟹、豆浆这类食物,本身不受污染都相对富含动植物激素,千万别让孩子多吃。
“各种补品也是诱发孩子性早熟的元凶。” 吴婕翎分析,性早熟是“阴虚阳亢”的一种表现,而补品多数能助阳气,孩子摄入后更容易使阴阳失调,出现或加剧“阴虚阳亢”的症状,因此建议家长莫随便给孩子进补。
医学指导/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吴婕翎主任医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黄永兰、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莹
文/记者卢文洁、翁淑贤 通讯员苏育敏、彭文斌、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