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孩子得病,特别是感冒、发烧后,很多家长期望通过静脉输液能够早些治愈孩子的疾病。那么静脉输液真的能缩短感冒、发烧的过程吗?静脉输液到底能够解决怎样的问题?
例1:9个月的孩子出现了不明原因的高热,体温高达39.6℃。经检查确诊孩子患了疱疹性咽炎。发烧头两天,服用退热药后仅3-4小时体温又再度上升。从第三天开始,孩子开始拒绝服用退烧药,以及食物和水。检查发现孩子咽喉部的疱疹破溃,形成了很多小溃疡。孩子已经将近8小时无尿了。当然,孩子的高烧就更难控制了。面对高热不退的现象,家长希望使用静脉输液治疗。医生同意采用静脉输液治疗,希望孩子能够留院至少12小时,接受持续的静脉液体输注;但家长只希望静脉输注抗生素,因为他们认为抗生素可以退烧。
例2:12月孩子在过生日的第二天出现发热,体温高达40℃。虽然出现高热,孩子的一般情况还好,吃喝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只要服用退热药后,体温能够降到38℃以下。但3-4小时后体温还会再度上升。家长认为多次服用退热药有可能出现副作用,所以希望医生能够给予静脉输液,特别希望给予静脉抗生素治疗。经过检查,诊断为省呼吸道病毒感冒。医生认为没有必要静脉输液,更不需静脉抗生素治疗。为此,家长认为医生没有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法。
例3:10个月的孩子出现呕吐、发热。一天后,开始出现腹泻。每天排水样大便10余次。孩子尿量明显减少,而且口干、精神差。明显的腹泻脱水,必须接受持续静脉输液。家长认为可以实施静脉输液,但是否有必要住院接受“持续”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的目的是为了补充丢失的体内液体;代替经口液体的摄入;弥补经口液体摄入的不足和静脉使用药物的媒介。那么,静脉液体输注都输什么呢?静脉输注的液体应尽量模拟人体的体液或者纠正不正常的体液成分。
体液,包括血液在内,除了含有大量的液体外,还有非常重要的电解质,最为常见的是钠、钾、氯等电解质;被消化系统吸收入血的其他营养物质,比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还含有人体代谢后产生的废物,比如:非蛋白氮、尿酸等。人体的体液和血液互相联通。正常情况下,体液中所含的水分、电解质、营养物质都是来自于经口摄入,经胃肠道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再动态转送入体液。人体产生废物,从体液进入血液,再经过肾脏、消化道等代谢器官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