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第三篇 积善之方1
故事名称:了凡四训-第三篇 积善之方1
故事内容:
第三篇 积善之方
上一篇所讲,改过的种种方法,能够把今生的过失改掉,自然好命就不会变成坏命了;但是还不能把坏命变成好命。因为这一生虽然不犯过失造罪孽,但是前世有没有犯过失,造罪孽,却不知道,若是前世已经犯,这一世虽然不再犯;但是前世所犯的罪过,还是要受报应。那么要怎么样做才能使坏命转成好命呢?这不但要改过,还要积善、积德,才可以把前世所造的罪孽消去。善事积多了,自然能转坏命成好命,并且可以证明它的效验!
【中国积德第一人,就数山东孔圣人,世代子孙都不衰呀!都不衰,七十三代孔德成呀!孔德成。】
易经上说:积善的家庭,一定会有很多福份喜庆的事。例如,从前姓严的人家,要把他的女儿,许配给孔子的父亲;就将孔家所作的事情,一件一件都提出来;觉得孔家祖先所积的德,多而且长久;所以预知孔家的子孙,将来必定会大发。后来果然生出了孔子。还有,孔子称赞舜的孝,是不平凡的孝顺,孔子说:像舜这样的大孝,不但祖先要享受他的祭祀;并且他的世世代代子孙可以保住他的福德,不会败落。春秋时代的陈国,就是舜传下来的子孙,足以证明舜的后代兴发得相当长久。这都是非常确实的说法啊!
现在我再以过去发生真实的事情,来证明积善的功德。有一位做过少师的人,姓杨名荣,是福建省建宁人。他家世代是以摆渡为生。有一次,雨下得太久,溪水满涨,水势汹涌横冲直撞,把民房都冲失了,被淹死的人顺著水势一直流下来。别的船都去捞取水中漂来的各种财货,只有少师的曾祖父和祖父,专门去救水里漂来的灾民,而财物一件都不捞,乡人都偷笑他们是傻瓜。等到少师的父亲出生后,家道也渐渐的宽裕了。有一位神仙化做道士的模样,向少师的父亲说:你的祖父和父亲,都积了许多阴功,所生的子孙应该发达做大官。可以将你的父亲葬在某一个地方。少师的父亲听了,就照道士所指定的地方,把他的祖父和父亲葬下。这座坟,就是现在大家所知道的白兔坟。后来少师出生了,到了二十岁就中了进士。一直做官,做到三公里面的少师。皇帝还追封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与少师一样的官位。而且少师的后代子孙,都非常兴旺,一直到现在还有许多贤能之士。
【杨少师呀!杨少师,祖父曾祖积阴德呀!积阴德;大水来了只救人,财物一概都不取,旁人笑伊是傻瓜,谁知傻瓜享大福呀!享大福!】
浙江宁波人杨自惩,起初在县衙做书办,心地非常厚道;而且守法公平,做事公正;当时的县官,为人严厉方正,有一次偶然打了一个囚犯,一直打到血流到地上,县官还是不息怒;杨自惩就跪下,替囚犯向县官求情,请县官宽谅那个囚犯。县官说:你求情本来没有什么不能放宽的,但是这个囚犯,不守法律,违背道理,不能教人不生气啊!
杨自惩一边叩头一边说:在朝廷中已经没有是非可言了,政治一片黑暗、贪污、腐败,人心散失已经很久了,审问案件若是审出实情,尚且应该替他们伤心,可怜他们不明事理,误蹈法网,不可以因为审出了案情,就欢喜。若是存心欢喜,恐怕会把案件忽略弄错。若是生气,又恐怕犯人受不住打,勉强招认,容易冤枉人。既然欢喜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发火呢?
那县官听了杨自惩的话,非常感动,面容立即和缓下来,不再发怒了!讲到杨自惩的家里,是很穷的;但是他虽然穷,别人送他东西,他一概不肯接受。碰到囚犯缺粮,他却常用许多方法去弄一些米来,救济他们。有一天来了几个新的囚犯,没有东西吃,非常的饿,他自己家里刚巧也欠米。若是拿来给囚犯吃,那么自己家人就没得吃了。如果只顾自己吃,那么囚犯又饿得很可怜,没有办法,便同他的妻子商量。他的妻子问他说:犯人从什么地方来的?从杭州来的。沿途熬饿,脸上饿得没有一点血色;就像一种又青又黄的菜色,几乎可以用手捧起来。
因此,两夫妇就把自己所存的一些米,用来煮稀饭给新来的囚犯吃。然后他们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叫做守陈,小的叫做守址,作官一直做到南北吏部侍郎。大孙子做到刑部侍郎。小孙子也做到四川按察使。两个儿子,两个孙子,都是名臣;而当今有两个名人楚亭和德政,都是杨自惩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