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个小木屋
故事名称:北方有个小木屋
故事内容:
在我国北方的原始森林腹地的疙瘩山上有一座本来就平平常常的小木屋,只因那方方正正的小木屋里盛满了让人心里升腾热浪的事儿,小木屋就被人们常提起常挂牵在心里。
原始森林里的小木屋,跟它周围的原始韵味很般配,在直向蓝天的松树下,它显得淳朴而又敦实。尖尖的木屋顶、又粗又圆的松材摞成的墙围和屋里的简宜木床简宜方桌,如不见屋顶上的烟囱里冒出淡蓝色的灶火烟给小木屋增添了几分生动的话,真还以为走进了肃穆恬然的原始。
走进小木屋,我们仿佛走进了童话中,但这里的生活意境和不可思议的生活意境,却远非童话世界里的那种新奇和美好。在那空间不大的小木屋里,我们寻找到了小木屋离有人烟的地界只不过四十来里路而远离现代文明而与世隔绝的缘由;小木屋和小木屋里住的士兵主人的过去经历,使我们的整个身心被热辣辣的心潮冲撞了一回又一回,眼眶里不时涌出湿乎乎的感端。
小木屋是内蒙古森警部队在祖国最北部97万公顷原始森林里防火的重要设施之一,郁郁葱葱没边没沿的松树们,使小木屋与外界有了深重的隔膜,所以小木屋就与丰富就与多彩这类鲜亮的词儿无缘。只是每年到了防火期(春季和秋季各3个月),才有3名森警战士来到小木屋住下,每天到小木屋附近的高高的暸望塔上观察森林是不是有火情,也就在这盛产寂寞和无聊的小木屋里过起难熬的日子复日子的日子。
关于小木屋和存档在小木屋的故事,就从内蒙古哲盟后旗22岁的王峻岭和同是黑龙江建三江籍同是21岁的胡洪海、王金波,今年初春离开部队和战友来小木屋执勤的那送别场面作头儿开始吧。
对于安格林森警中队的官兵来说,每送一次去小木屋执勤的战友,都要历经一次情感的震撼。去小木屋虽非赴有隆隆枪炮声和有硝烟弥漫的战场,但中队的官兵们谁都知道去小木屋就意味着接受常人难以接受的难受,就意味着与寂寞和单调混迹在一处。所以,每次送3名去小木屋执勤的士兵,是中队所有官兵最激动最心酸也最难忘的。
中队送行的队伍从早晨太阳升时出发,急行军两三个钟头才能到达小木屋。40多名官兵扛床的背面的拿锅碗瓢盆的,人手一件3名执勤士兵在小木屋过日子需要的生活用品。送行官兵在森林里跨横杆、爬山坡、过沼泽、踏着森林里海绵般厚厚的落叶层,40多人在树隙间拉成了长长弯弯的蛇状。待走到小木屋时,人人气喘吁吁,人人身上的衣服都让汗水浸透了,鞋里灌进了臭味的积水。
来到小木屋后,送行的官兵们顾不上多喘一会儿气,就忙着劈柈子、打扫小木屋、安置生活用品,忙忙乎乎干上半天,把留下的3名士兵需要干一个星期的活儿都干完了,剩下的就是目不忍睹的分别场面了。
40多名官兵站成刷齐的队列,面向小木屋檐下的3名留守战士,刷的一声敬了一个军礼。这时候,3个留守兵的心里就怪难受的,他们面对的是中队党支部和中队官兵那内含着信任、理解和崇敬的军礼,面对的还有那一眼望不到边儿的一排溜难熬的日子,这种思想在3个人的心里稍站便去,在向那40多人还礼时,脸上还挤出了生硬的笑意。
送行的中队官兵要走了,就一一同3名留守士兵握手告别,握手时,都暗暗使足了劲去攥。送行的队伍向来路返回,留守的3个战士就不听劝阻,送出了一段又一段,嘴里老是喊再见,脚却迈出不止,中队长宋双毅见状,就把情感窝在心里,就拿出了中队长的威严架子,大声命令,3名留守士兵这才站住脚。
人影儿们消失在葱郁的绿色枝丫中了,3名留守士兵还向人去处呆呆地望上老半天。
春天,3名战士在森林里的暸望日子就这样拉开了幔儿。
小木屋落脚在半山坡上,远近高低都找不到清亮亮可喝的水。3人就在小木屋周围挖了3个尺把深的小坑,不多会儿,茶色的化雪水和雨水就渗了出来,3人看了都皱了皱眉头,无奈中就又洗脸又刷牙,这比初春冰雪没融化时打碎硬邦邦的冰块化水省劲多了。
翌日,3人又分别去自己挖的小坑里去舀水,却看见水坑里飘满了一层密密匝匝不知名儿的小虫和枯叶,见状,3人的肠肺都直往外翻。他们就离开小水坑,到远处吐上一阵子唾沫。半日,3人就又来到水坑边,用撕来的一块蚊帐布把小坑里的水过滤一遍,然后,就咬咬牙深吸口气,就舀进锅里烧饭就含在嘴里漱口。
因为个把月才有人给小屋背来些给养,3人的伙食除了每天一顿的大萝卜菜还好咽的情况下,拌疙瘩汤、喝米粥就咸菜、大酱就米饭也就越吃越乏味,每到这会儿,他们总是闭目咀嚼前段日子张海龙副中队长钓到并派人送来的两条大鱼的鲜滋味,这难咽的一口又一口饭就又连续上了。
森林不像远离森林的人们所思谋的那种境界。夜里尚可以听到阵阵松涛有气势的鸣响,3个人就为能享受到大自然动听的低沉的哼唱又陶醉又舒展。但许多静夜里突然出现老鸹瘮人的鸣叫,听到鬼哭狼嚎的声音和黑熊夯实的拍门声时,小木屋立马就填满了吓人的恐惧,3个人就觉出自己身上浸出了凉汗,就把枪里的子弹推上膛,一直眼睁到东天发白。有时在漆黑的夜晚到小木屋外解手,看见远处高低粗细各不同的树墩子,像狼像熊像吓人的鬼魅,就顾不上方便了,急窜回小屋,一任体内的排泄物憋到天亮。
从北方天气转暖开始,森林的空间里便飞满了特大的瞎朦、蚊子和小咬,一群又一群。3个留守战士每在小木屋躺下后,小动物们就开始不停地向他们进攻。3人在床上辗转翻滚,10个手指头在身上耙子似的来回抓挠,只抓得满身血痂。王金波有一晚到小木屋外大解手,回来一摸屁股,上面已被叮出了14个大包,那痒的滋味直让他心烦意乱。每晚上等小动物们吃饱喝足隐退后,已到了凌晨2点多钟,北极表现积极的太阳也早抛头露面了。
小木屋那儿没有电,就缺少了电视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响动。当外面世界的霓虹疯闪,节奏明快的音乐铺天盖地卷来而生活在其间里的年轻人没精打采轻轻叹息时,3位士兵上小木屋时带的一捆报纸和一本有香港歌星郭富城画像的歌曲集,时间不长就被他们细览了一遍。当寂寞又走来时,他们就放开嗓子吼歌,就在象棋盘上楚河汉界地厮杀。吼够了,争烦了,便觉着一分一秒的时光着实难打发,就盘腿坐在各自的床板上唠家常,唠家里人、唠女朋友、唠红的发紫的女影星、唠自己将来的设想,等唠的没啥可唠时,就沉默上半天没声息,就到小木屋外看蚂蚁搬家,看小动物爬行,就一齐向2公里外的山顶上狂奔,再一气儿爬上百米高的暸望塔用望远镜观察远近森林,看有没有火情,这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挪动着,待打发无聊的种种手段弄尽了,3人就又翻开翻过的报纸和那本有郭富城人头像的歌书,翻了一遍又一遍后,他们3人就记住了报纸上的每遍文章和歌书上的那一首歌在那一页。很多时候,3人登上直捅云霄的暸望塔,看郁郁葱葱色彩深浅不同的松树和远处的千山万壑,他们的心胸就会开朗许多,在高高的暸望塔上吼上几句诸如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之类的歌词,暂时把寂寞推得远远的。
一段镜一样平的寂寞的日子过去后,3人突然想到了信,心境顿时被一个新的希望填满了。他们就用电台向中队沟通,就简单汇报一下工作,急着问有信没有。失望了一阵子后,3人就变守为攻,给战友给爹妈给朋友给能写信的人疯写上一阵子信,说在森林里呆着太单调太没味了,见信后一定要多回信。这一刻,他们的眼眶就不觉地湿乎乎的,心里也有不尽的委屈。他们屡屡在信背面写上见信速归,但信只在希望里出现,真正见到信可能还要很长的时间。
今年四月末,中队指导员李冰专程到小木屋看望3名执勤战士。走到半路上,他发现身上的汗把口袋里的信洇湿了,李指导员懂得这信对小木屋里的3个战士意味着什么,这可是他们最大的精神寄托啊!李指导员不敢把信揣在口袋里,而是用手捏着边走边吹,当他走到小木屋时,信被他吹干了,几个信封上却留下了一个个凹凸的皱迹,留下了李指导员对小屋里3位士兵的爱心。
李指导员走了。3个战士谁也舍不得先拿出信来看,实在憋不住了,就从口袋里慢慢掏出慢慢撕开慢慢地读。这之后的一段日子里,3人一天把信掏出来读一遍,直到能一字不差能把信的内容全部微机似的存在脑里,就交流着读别人的信,最后,几封信的信瓤折叠处都烂了,才小心夹在笔记本里。就继续同中队电台沟通问有信没有,3个士兵每围在电台旁时都张着希望的翅膀,当听到中队那边没有信的回答后,3个人才郁郁地看着小木屋外高耸入云的松树杆,接着,便晃着脑袋吹起了口哨,让失望弥漫开来。
后来,达子香开了,紫色小花争相显示出自己的好看,大森林深处便也生动了许多,3人就每人移上一抱,有规有矩地栽在小木屋前,再找几根细松木杆把皮剥了白漆漆了似的搭成栅栏围着小木屋,然后他们走远回头看看小木屋和小木屋前新添的物件再闻闻达子香的可人味儿,就如刚抹完一幅油画一样的心境。
其中一位此时拿出笛子,吹响了好听的曲儿,悠扬的声音就在森林里飘出老远。
随着笛声,3人的眼前幻化成了与父母姐妹亲朋好友一起时的场面和亲情,笛声没了,3个人都已是泪满双眼……
小木屋的日子充满了苦涩,但住过小木屋的四十多茬子人,却忘不了这段有滋味的日子。在不遂心愿的时候,回味一番住小木屋时的难过,心里的郁境便很快消失了。
其实,小木屋的那段日子,是呆过小木屋人的一生的精神干粮。
读者文摘所涉及的故事文章涵盖了健康、生态、政府、国际事务、体育、旅游、科学、商业、教育以及幽默笑话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