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食品的供应也极大丰富,但是缺铁性贫血仍有很高的发病率,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和女性。
缺铁性贫血顾名思义是指人体内铁元素的不足,造成血中血红蛋白的合成下降而引起的。贫血者会感到乏力、面色苍白、头晕、体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其病因主要是食物中铁补充不足或者吸收下降、失血过多、营养不良等。
不少人认为红枣、元肉、杞子、猪肝水能补血,经常补充食用,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在已出现贫血后也以此为主要补充手段,结果是贫血愈加严重。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们知道所谓缺铁性贫血,主要是铁的不足而造成血红蛋白的合成下降。所以补血的关键可认为就是补铁。红枣、元肉、杞子都含铁,并且铁含量在植物性食物中是比较高的,因此说它们能补血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它们不是我们补铁的主要食物来源。
食物中的铁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两类,其吸收率有很大的差异。血红素铁吸收率高,达10%-20%,且不易受到其他饮食因素的影响,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如动物血、肌肉、内脏等中。肉类中含量最高的是动物肝脏,其他红肉、动物血含量也很高,鱼、鸡、鸡蛋、牛奶含量较低。非血红素铁多指植物性铁,吸收率极低,常不超过3%左右,红枣、元肉、杞子中的铁就属此类,尽管含铁不低,但吸收却非常有限。此外,肉类食物中的多种氨基酸和一种叫做“内因子”的物质能显著的促进铁的吸收。因此红枣、元肉、杞子用于补铁效果极不理想。
猪肝水、浓肉汁也是较为传统的补血方法。但我们知道肉中的铁是不溶于汤中的,因此靠喝汤来补血同喝水意义差不多,要不然就要连汤带渣一起吃掉。
当然,补铁还与食物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B12、叶酸、蛋白质等相关,补铁的同时,这些营养成分都必须同时兼顾才能取得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