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外国孩子相比,中国孩子创造力的匮乏显而易见,无论在动手能力上还是想象力上,都存在思维局限性大,创新能力弱的问题,因为国情不同,我们的家长、老师干预过多,重成绩而轻能力,将孩子天生天马行空的思维成人化,机械地按照老师和家长的指示行事。学校组织秋游,问孩子玩得高兴吗?孩子说:“没玩,站队了。”这样的被束缚怎么能让孩子畅快地开动脑筋,思维灵活呢!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是“背起手,坐好!”为什么孩子们字认得多,唐诗被得溜,但却没有创意!
家长总是要求孩子的绘画作品一定要体现出美感、技巧和水平,于是乎所有的教育机构为了迎合广大家长的需求,教孩子一笔一划地画画,手把手地教孩子做作品,把主题都给孩子定好了,不需孩子思考;画材也都选好,不允许孩子用自己喜欢的画材,比如:没有颜色的铅笔;甚至颜色也都为孩子选择好,不允许孩子画黑灰色,因为这些颜色家长会觉得很恐怖,显得内心灰暗。更有甚者,恨不得老师帮孩子把作品都做完了,然后告诉家长是孩子自己做的。当然,我说的是普遍现象,也有个别教育机构是旨在开发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但是,还是多少会受到传统教育的干扰,所以,在中国做教育,想要把国外先进的理念完全运用,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和经济实力,是非常难以生存的。
人类可以具备很多能力,如果这些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对孩子的未来无疑是一笔丰厚的财富。如果家长不知道如何正确引导,并以正确的方式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能力,也对孩子什么时候适合发展什么能力、怎样培养这些能力摸不着头脑,那么在“自由绘画心理乐园”,你会轻松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里,孩子利用各种绘画材料进行开放式自由创作,通过绘画心理老师的陪伴和引导,在创作的过程中能自然有效地促进各种能力提升。通过艺术创作活动和其他孩子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同样也提升了孩子的社会性沟通能力。
这里的孩子,艺术作品并不一定那么华丽,但是都很真实和灵动。这是我们所注重培养的,因为只有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感情,才能使孩子的内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实在孩子动手创作的过程中会接触到100种以上不同的画材,能大大增强孩子的感知度、认知度。当他们自己决定什么主题,用什么画材,用什么颜色,用什么方法的时候也在锻炼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集中力、计划力、协调力、表达力、表现力和自主性等15种人类成长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并能在孩子的作品中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下面来看看“自由绘画心理乐园”的孩子们亲手创作的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这是乐园嘉宝小朋友先后画的两幅画。
第一幅全部用紫色水彩涂画,他撅着小嘴说:“这是乌云!”
第二幅中紫色还代表乌云,嘉宝却另外添加了代表太阳的红色,代表雷电的黑色。画完后他淘气地用喷壶往画上喷水,手舞足蹈地喊着:“我要把乌云、闪电都赶跑,让太阳公公出来!”
这两幅《乌云》,充分体现了孩子的语言能力及故事性能力,边涂画出头脑中想象的事物,边把画出的内容用语言表述出来,这一过程就是:产生灵感——输出实像——语言描绘,在整个绘画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剧本”。在这样一系列的表达方式下,不仅能把他们内心的冲突和不安释放出来,还能够让孩子自己亲自尝试寻找解决的办法,长此以往便会增强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冲突能力。
在自由绘画心理乐园里,许多孩子都喜欢做各种创意蛋糕,五花八门的材料被他们创意得可是淋漓尽致。这两个蛋糕是一个叫琪琪格的小女孩创作出来的。她先将白色乳胶挤到盘子上当“奶油”,用各种彩珠和玻璃石当“水果装饰”,顿时让白色的盘底显得活灵活现。
从这两个作品中可以看出,琪琪格的色彩感觉、主题感、观察力非常好,五颜六色的珠子述说着她乐观积极的心情,只用三种材料就将生活中的蛋糕创作化,说明琪琪格在对日常接触到的事物的敏感度、观察力方面上很有天赋。
这是刚来乐园的铭铭小朋友的主题创作,从这三张照片中可以看出他创作的全过程
铭铭先在调色板中放了大半圈深色橡皮泥,然后在其它空闲地方填上亮色水粉颜料,最后在上面撒上彩色玻璃砂,一款组合蛋糕就新鲜出炉了!
运用暗色与亮色的强烈对比,再用玻璃砂作为中间调和物,这款组合蛋糕可是创意十足!从两种颜色的运用上可以看出铭铭内心有两种力量在做斗争,但最后用了调和物,就说明他想很好处理这两种力量的平衡关系。在乐园中的的动手活动中,孩子们可以通过触摸、组合、应用等体验去感觉、理解事物的性质,这种探求心会进而引起内心其它深层感知,再借由创作的方式发散出来,不但激发了孩子的创造力,也锻炼了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度和发散思维。
培养孩子的方法不仅仅是背诵枯燥的唐诗宋词,不仅是教他们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更不是画一手好画。家长需要培养孩子通过创作表现,学习如何通过正当渠道(绘画创作)进行情绪的释放,在释放过后,在动手中学会创新,在快乐的玩耍中学习到知识,用轻松的方式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因为是触碰学习,手与脑共同合作完成作品,不仅能快速提升15种能力,还开发了左右脑,使情商、智商同步得到培养。
实际上,从古到今,真正的名画家,几乎都不是学出来的。而是通过观察、思考、想象,通过自由表现,真实表达内心情感,而创作出一个个鲜活的历史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