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到底应该听什么样的儿歌长大呢?奶奶辈哼唱的“大姑娘、上花轿”是否能迎合孩子们的兴趣?而3岁孩子张口就唱“两只蝴蝶”又说明了什么呢?
日前,在一款婴幼儿早教音乐娃娃“微微”的发布会上,关于婴幼儿音乐早教的问题再一次引起了儿童教育专家的讨论。专家表示,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年轻父母不知该给孩子听什么样的音乐,而对于如何规划孩子的音乐教育,更多人感到迷茫。
疑问一:早教和胎教,谁更重要?
许多父母很重视音乐胎教,但是在孩子出生之后的半年间却开始忽略音乐的重要性。或者说,他们不知道该如何系统地对此阶段的婴儿进行音乐早教。
0—6个月的儿童不仅有了听觉能力,而且也具备了听觉辨别能力,所以这个时候对宝宝进行音乐教育,比胎教时更有必要。此阶段适当地给宝宝听些音乐,可以调节孩子的情绪,同时还可以锻炼孩子的听力。
至于音乐类型不用限制得那么严格,无论是交响乐还是钢琴曲、歌曲,只要有优美的旋律,格调高雅一点就行。但是时间段和情绪一定要把握好,比如当孩子将要入睡的时候应该听安静柔和的摇篮曲,使他的情绪安定。几次之后孩子就会对它形成一定的“依赖性”,每当这类音乐响起的时候,他就能很快地入睡。
值得注意的是,给孩子放的音乐节奏要慢一点,起伏不要太大;曲子尽量短一点,也不要让孩子连续听很长时间。要让孩子对同一个曲子形成印象,这样才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疑问二:人声“机器声”,谁更神效?
有家长怕自己“五音不全”,所以不敢对着孩子唱歌,取而代之的是给孩子听大量诗词,希望让孩子在这一方面捷足先登。
其实,父母本身的音乐素养对于宝宝的音乐早教的确有影响,但不是最重要的。不妨和宝宝面对面坐着,让宝宝能够用眼睛看着你,用耳朵听你哼唱,并随着音乐一起摇摆,这样多感觉地区体验和享受整个过程,也是音乐早教的一种方式。
而那些尚不具备语言能力的宝宝,其头脑的储备也是极为有限。格式有严格要求、韵语特别讲究的古诗词,对此时的宝宝而言是一种负担。优美的、节奏适中的音乐更适合这个阶段的宝宝,潜移默化中对宝宝的情绪、人格塑造意义重大。
疑问三:经典和现代,哪种更合适?
在早教音乐的选择上,家长都趋向于选择世界经典曲目,一方面觉得经典的就是好的,具有拿来就能用的特点;另一方面,经典可以省去许多的甄别时间。
经典音乐经过长期的沉淀,证明了它的价值。但是在音乐早教这一块,并不是所有的经典音乐都适合。经典音乐丰富多彩,但是节奏太快或太慢都不能用于早教,最有利于开发幼儿大脑潜能的音乐,应该是每分钟60拍左右的音乐。所以即使是经典音乐,父母们也应该花一番功夫去甄别。如贝多芬、柴科夫斯基等大师的音乐虽绝对属于经典音乐,但其作品中充满了情绪起伏和强烈的宣泄个性的过分张扬,并不合适作为婴幼儿早教音乐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