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儿子有次面临选择的烦恼。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又被朋友召集出去玩。他问我该怎么办,其实我心里早就写好答案了,应该去社团,因为他先答应参加社团活动。但是有时对孩子来说,哥们意味着一切,确实很难选。我就问他,你对哪个承诺在先?对哪个有责任?
他想了想,去社团了。
他最近跟我说,有个女孩似乎喜欢他,但邀请她一起参加party却被拒绝了,很郁闷。我调动我有限的恋爱经验,跟他分析,是不是这个女孩子心情不好,刚刚跟妈妈吵架了?是不是没拿到奖学金?没找到答案,但是教另外一些角度来看问题,他就释然很多。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交给他方法比答案长远得多。
童年不是为成年做准备的
中国大的教育环境比较混乱。国家是培养良好的公民,还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是培养成功的人,还是幸福的人?这让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产生了很多困惑,五道杠黄艺博同学最经典地反映了中国教育的混乱。这不能怪家长。
中国虎妈甚至在美国引发了争议,这样的教育确实存在。我不喜欢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很难批评他们,但首先,我认为孩子童年应该充满了欢乐。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曾说,童年不是为成年做准备的。如果把18岁之前的人生都叫做童年,不快乐,而是像服刑一样熬过来,人生四分之一就白活了。这样长大的孩子,到青年时期能幸福吗?虎妈把孩子的童年当做通往成功的工具。很有点像中国的农耕时期,父母把孩子当养老的工具。这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并不一定代表未来。
我的两个儿子一样面对着社会竞争的压力。要拿什么荣誉,上什么学校,这都是很实际的问题。我曾有名校情结,老在他们面前念叨名校如何如何。有天小儿子问我,如果上了你说的名校,但是不开心。那上名校还有意义吗?
他的话击中了我,的确,如果成功了不快乐又有什么意义?
我身边有熟悉的企业家朋友,事业上很成功,是为了逃离某种东西奋斗成功,内心一直痛苦。我不想他们这样。
反过来说,让孩子自由自在,开心成长,这样的孩子一定有出息。我对孩子们最大的期望是过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而不是成功这两个字,这点,我是坚定而不困惑的。
家庭没大规矩
现在,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长大,在美国念大学了。我教育孩子谈不上很成功,但很满意他们的状态,快乐、自信已经成为他们的基调。
我在家里没定什么规矩。要叫爷爷奶奶,要尊重长辈,对家庭聚会要认可,也就是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我对孩子更多的期待,是让他觉得这样做好,而不是类似三从四德的死规矩。
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是懂得底线和规则的。不作恶、不撒谎、不闯红灯等等。这些是重要的社会教育内容。相比之下,我对他社会教育的要求更高。相信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这些都懂。一般来说,家庭教育管得太严的,孩子没什么出息。
我在国内,给他们电话打不通时,就会很愤怒。但我一想到,许多家庭,每天几个电话找孩子,孩子也不一定有出息,内心就平静了。我年轻的朋友加藤加一,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从日本来到北京,成为一个有影响的时评家。作为一个年轻人,他再好不过了。她妈妈从不跟他打电话,他们母子感情也没有减弱。
于是我自己宽慰自己,孩子也忙着呢,一个礼拜打一次电话就够了。当然,如果孩子一个月都不给我打电话,那我就恼怒了,但也没办法,我尽量忍住,不表现出来。我希望孩子在自由、开心的环境中成长。归根结底,孩子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的人,你必须尊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