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总把孩子放在自己的掌心,孩子却渴望一片自己的天空。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认为,孩子小,很多事情他们不懂,我们选择的对他们才更有好处。殊不知,孩子虽小,他们也有着鲜活的思想和情感,有自己的兴趣。只有从兴趣出发,孩子才能自主地学习,才能学得又快又好,才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如果大人把自己感兴趣的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担负起父母的愿望,那孩子的负担就太重了,孩子学习起来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而且,孩子的性格会越来越叛逆,孩子的行为也会越来越不可思议,而后果,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一个7岁的男孩,在众亲友面前说自己最大的理想是放牛,挨了父母一顿毒打后离家出走;一名湖北大学生,独生女,喜欢哲学,但却学了四年的金属材料,毕业后在北京找工作,四个月无果,跳楼自杀;一名江苏大学生,爸爸妈妈都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夫妇俩一心想让这唯一的孩子出国深造,于是从小学到大学,天天看着儿子学,不给儿子一点自由,儿子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终于忍无可忍,就在过X岁生日那天,用皮带勒死了自己的妈妈和爸爸!
仍在不断上演的种种悲剧,引起社会关注的同时,也在给更多的家长敲响了警钟:谁是悲剧的导演?
家长是不是通过洞察孩子内心世界,用商量、引导、激励的语气和孩子交流,有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能因为孩子小,就用命令的口吻对孩子说话,也不能随意斥责或辱骂孩子,更不要去嘲弄、讽刺孩子。
我们本来喜欢做饭,但如果有人忽然要求我们,要定时定量的坚持每天都做,有一天,我们是不是也会反感?我们自己对某事感兴趣,但如果让我们长期沉浸其中,我们也会感到乏味的,更没有快乐可言。现在,孩子的学习、生活条件好了,但是他们的心理压力、学习负担却重了,那是因为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的意愿、兴趣,原本轻松愉快的双休日反而变成孩子的“苦难日”。
其实,孩子对快乐的追求是强烈的,也是低廉的,看一会儿动画片、和父母同逛公园、甚至一有一盆可以随意支配的水……
失去的梦,是找不回来的。
失去了的童年,会给人的一生带来许多不幸。
我们不能用自己过多的欲望,去扼杀孩子的童年,剥夺孩子的童年.(作者:张秀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