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时常会接到家长咨询,反映他们的孩子总是喜欢拦着别的小朋友,或者打一下别的小朋友,大多数时候,别的小孩都会被他弄哭,或者打起来。但实际上他只是希望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处理这个社交失当的问题方法并不难:
1、说出孩子的感受和希望
2、示范并引导孩子用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3、“不要”开头的话语请小心使用
但今天要说的重点不是孩子打人,而是孩子被打。因为这个妈妈提到过一次例外:“有一次,有个外国孩子,被我们孩子打了一下背,那孩子居然回过身来,认真看了看,然后拥抱了我们家孩子。我们的孩子顿时就被温暖融化了,他们成了好朋友。假如孩子都能这样就好了。”我脑海中闪过的想法是:“哇,这个孩子能以温暖拥抱融化他人,他可能会成为一个备受爱戴的领袖呢……”
在被打的情况下,常有一些孩子会被要求:“被打了,一定要打回去,打到对方哭为止。”这是真实的回答,一次讲座上,一位妈妈这么跟我说的。
如果让家长们投票,根据以上场景描述,你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哪种孩子
A、总是不被人“欺负”,但可能会“欺负”别人
B、绝不能被“欺负”,必须打回去
C、能“以德报怨”融化他人
以上选项的结果并不见得有代表性,也说不出哪种方法一定是最高明的。只是在现实生活和接到的各种个案中,能感觉到B选项的人是很多的。也许很少有家长相信,孩子能有比自己更“合适”的办法。
孩子被打怎么办?
这个问题最好持一个开放的态度,因为这里面的核心是孩子,打人的是孩子,被打的也是孩子。孩子对被打有着怎样的感受、体会和想法呢?在孩子的眼中,自己是否是被“欺负”了呢?他可能会想出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呢?他需要有一个适合他自己的方法才是,因为他是一个有自己感受、思维和能力的独立的个体,而且在不断发展。
他可以选择打回去,但也需要有机会想一想为什么,怎么办?
父母常常都希望孩子成长得独立、有主见、出色、有能力、情商高,却好像不够给机会让孩子在困境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能力。常常能看见家长在指教给孩子直接的策略。如果是这样,孩子不需要思考的过程,他如何能超越父母成为一个独特的有主见的人呢?
所以,当有家长咨询:“孩子被打怎么办”的时候,家庭教育顾问往往会了解家长:“看见孩子被打,家长的感觉是什么,担心什么,这件事情对家长意味着什么?”因为有些时候,看见孩子被打,可能唤起了家长自身经历过的羞辱感。这个部分是需要处理的,而不是把自己的感受加在孩子的身上,孩子有属于他自己的思想。
与此同时,我们需要观察孩子的反应,温柔地询问孩子的感受如何,安慰他,问他下次出现类似的情况可以怎么办呢,他希望爸爸妈妈如何帮助他?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引导孩子遵守道德和安全界限,让孩子看到父母对他的关心和信任,尊重他的感受和想法,在他有需要的时候可以支持他,这就够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会看见孩子带给你的意想不到的反应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