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记者在呼和浩特、北京、武汉多地采访发现,不少孩子课业负担依然偏重,部分家长因孩子的作业“犯愁”“喊苦”,甚至成为孩子的课外辅导员。
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导致“孩子作业让家长‘喊苦’”等家庭教育异化现象的根源,在于唯考分至上的教育评价体系,只有把学校教育从应试教育中彻底解救出来,家庭教育才能回归本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各司其职,孩子才能自由健康成长。
孩子作业让家长“喊苦”
呼和浩特市民吴先生的儿子刚上初中没多久,他却已经成了“物理通”。“我以前上学时没怎么学过物理,现在因为要帮孩子辅导作业,不得不认真钻研物理,如今一些物理名词和方程式我都背得滚瓜烂熟。”他说。
北京市民张薇的孩子就读于北京市某小学一年级,谈起孩子的作业,张薇忧心忡忡:“虽说北京教委要求一到三年级不留作业,但老师还是留了不少,孩子们经常在中午休息的时间写,午休很难保证。”
就读于呼和浩特市北垣小学一年级的郭姓小朋友告诉记者,自己的寒假是在作业堆里度过的。“老师寒假刚开始就留了一大堆作业,我们还没写完就又留了很多。”他说。他的作业通常由父亲辅导,实在完不成时,家长会帮着做一些。
家长缘何成为孩子“课外辅导员”
一些家长表示,辅导孩子写作业主要是希望其在学业上有所进步,尽快消化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时为了让孩子在学校少受批评,也会代写一部分作业。
河南省一位高中教师认为,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确实有帮助,但如参与程度过高,超出家长的能力范围,结果会适得其反,可能造成“孩子烦学、家长厌教”的现象,甚至对家长和老师的关系产生不良影响,对孩子的学习也起消极作用。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说:“部分学校布置题目多、学生完不成会被老师批评,导致家长感觉压力沉重,并对学校产生不满,这需要学校调整题海战术。”
巴音是呼和浩特市的一名教师。他认为,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有助于加强家长和孩子的沟通,使孩子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自信心得到提高,也很有意义。“家长的参与可以提高孩子写作业的效率,部分家长辅导孩子的‘另类’方法还能激发孩子的新思路或新想法。”
在熊丙奇看来,一些学校的“家校互动”实际上把学校应该承担的知识教育任务转嫁给家长,这是一种扭曲的现象。“‘家校互动’应该是学校负责 学生的学习和教育,家庭关注孩子做人和身心健康,如果学校把本应由老师完成的任务交给家长,让家长成为作业批改员和辅导员,会让很多家长不堪重负。”
家庭教育路在何方?
巴音认为,一些家长在抱怨“家长越来越难当”的同时也应转变思想。“几乎所有家长都期盼儿女能够品学兼优,但没有家长的辛勤付出,就不可能有优秀的孩子,现在想轻松当家长的可能性不大。”
“随着学生的成长,一些本身知识程度不高的家长已无力辅导孩子,只能求助于课外辅导机构;有的家长虽知识程度较高,但也很长时间没有接触中小学的教学内容,为辅导孩子不得不重新开始学习,这让部分家长很焦虑。”熊丙奇说。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界限本来很清晰,学校教育以知识教育为核心,家庭教育关注孩子的性格养成和身心成长,以前学校‘家校互动’说的 是互相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但现在把家长变成孩子的课外辅导员,是一种教育的完全异化。”熊丙奇说,而如今很多家长仍主要关注下一代的知识教育,忽视其人 格培养和身心健康,这可能会导致孩子人格扭曲和心理问题的产生。
专家认为,孩子作业让家长“喊苦”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目前单一的教育评价体系。教育改革说了很多年,但仍聚焦在学生的成绩上面。只有打破单一的教育评价体系,把学校教育从应试教育中解救出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才能各司其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