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说,太嘈杂的音乐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健康所以如果有准妈妈是摇滚乐迷的话,在怀孕期间可能要克制一下了。
郭卜乐评:
孩子的情商相当重要。培养孩子的情商,是每一个父母的责任。
音乐胎教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但是不要过于强调音乐的作用。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影响因素而已。
母亲的平和的情绪帮助更大。
音乐胎教,是通过对胎儿不断地施以适当的乐声刺激,促使其神经元的轴突、树突及突触的发育,为优化后天的智力及发展音乐天赋奠定基础。
一个人的智力的优劣与神经元的发育有直接关系。因为,脑神经元表面有一大的分支称为轴突,有很多小的分支称为树突,两个神经元之间依靠轴突、树突相互接触而传递冲动(即沟通信息),其接触的部位称为突触。而胎儿的脑发育需要音乐的良性刺激。
医学研究证明:音乐胎教可以使胎儿的脑神经元增多,树突稠密,突触数目增加,甚至使本无关联的脑神经元相互连通。医学研究还表明:胎儿在子宫内最适宜听中、低频调的声音,而男性的说话声及唱歌声正是以中、低频调为主。因此,爸爸是音乐胎教中的最佳任课老师。
音乐胎教的方法有多种:
一、音乐熏陶法和哼唱谐振法:音乐熏陶法是指通过播放收听轻音乐,让孕期生活中充满优美的乐声,使孕妇的精神愉悦,心情舒畅;哼唱谐振法是指孕妇用柔和的声调哼唱轻松的歌曲,同时想象胎儿在静听,从而达到与胎儿心音的共鸣。
二、父教子“唱”法:爸爸可以抚摸着妈妈的腹部,对着其中的胎儿,反复轻声“教唱”一些简单的音阶或儿童歌曲。
三、胎教器传声法:从妊娠22周左右开始,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当的胎教器和胎教音乐进行音乐胎教。
胎教音乐选择原理
物理声学与生理声学的基础
国内有学者对声音能否传到孕妇的子官曾作过研究,结果表明:低于1KHZ的声波可以衰减不大地透人腹中。部分实验并与“B超”同步进行,当体外声音突然停止时观察到了胎儿胎动现象。这证实了体外的声音传人了体内,并被胎儿所“听到”并做出了反应。这一研究结果表明“胎教”有可靠的科学依据。
心理声学及音乐心理学的基础
近代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音乐能激励人的情绪,音乐由人脑的右半球主使,而右脑开发得越早就越能增强人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从胎儿能感知声音就对其施以音乐的激励,让小生命在无忧无虑没有压力的条件下接受胎教,这对提高我们后代的智力和素质是大有好处的。
选定节目的理论基础
研究还表明:只有符合1/f波动的声音才能带来有益的刺激,并通过听觉中枢传导系统作用于大脑,引起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改变下丘脑递质的释放,从而调节内分泌系统及植物神经系统的活动,促使人体分泌一些有益健康的激素、酶、乙酞胆碱等,使机体保持在极性状态。自然界中诸如大海和波涛,瀑漏的溪流,微风轻吹的声音及一些鼓乐,经典名曲等,听到这类声音能使人心情但然,给人以一种无形的抽象安慰。这就是"1/f波动理论"。
孕妇慎行音乐胎教
有应年轻的女土怀孕之后,为了生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便从市场上购买了几种不同的胎教育乐磁带。从孕13周开始,每天把那心脏形状的传声器放在腹部,让胎儿听1小时音乐。心想,这回生出的孩子定会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谁知孩子出生后长到两岁多了,仍不会说话,对外界的音响毫无反应,不理不睬。这一下家人慌了手脚,抱着孩子去医院看医生,原来孩子是个聋儿。经耳鼻喉科的专家检查,发现孩子的耳蜗及听觉神经已遭到严重破坏,回天无力,难以治好。孩子的父母这才如梦方醒,痛心疾首,追悔莫及。
给胎儿进行智力胎教,天天听胎教音乐,反而使胎儿失聪,是什么原因呢?当精子和卵子相结合成为受精卵后,便到子宫安家落户,发育为胚胎,此时,父母的智力遗传基因早已在胎儿细胞的核酸之中。所有的生物遗传基因,其中包括胎儿神经系统的结构、机能及智力水平等,已贮存于DNA的核苷酸链的排列顺序之中。基因便按照严格的遗传密码进行自我复制,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和特征。而不是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让胎儿听听音乐,对着肚皮喊喊,就会使智力遗传密码改变。正因为如此,胎儿的大脑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不可能超限度地发展。尤为要命的是,市场上的胎教音乐磁带良莠不齐,买回不合格的胎教音乐磁带,天天让胎几去听,如果音频高达4000-5000赫兹,这种声能很大的胎教音乐,对胎儿的听力损伤极大。因为孕妇是直接把心形或哑铃形的传声器放在腹壁上,声波可长躯直入母体内,胎儿内耳基底膜上面的短纤维受到高频声音的刺激后,极易遭到伤害。轻者出生后听力减退,可能只听到说话声,但却听不见高频的声音。在正常人津津有味地欣赏音乐时,他(她)地听不入耳,单调发闷。到了中老年后会过早地出现耳聋。严重者出生后便丧失了听力,永远坠入无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