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求助:为什么我家宝宝一岁后牙齿开始变黑,就连刚长出来的也是这样?
是奶瓶性龋齿造成的
发生原因
“奶瓶性龋齿” 最早是由英国的牙医师所发现,光就字面上看很容易让人误解,以为只有用奶瓶喝奶的宝宝才会发生,其实并非如此。 即使是喝母奶的宝宝,在喝完奶之后,若没有立刻为他清洁口腔,导致奶中的糖份附着在牙齿表面,细菌大量繁殖并产生酸,或是在入睡后因口唇活动减少,唾液分泌也跟着减少,口腔自净能力降低,细菌便容易滋生;加上乳牙的齿质本来就比较脆弱,长期下来就有可能产生所谓的“奶瓶性龋齿”。
为了不让人因字面而造成误解,又称“早发性龋齿”。
出现症状
因细菌大量繁殖、产酸,使得牙齿脱钙(珐琅质的钙离子被酸性物质中和而变得脆弱)并形成蛀蚀,特别是上颚门齿及下颚臼齿区最容易被侵犯;原本应该洁白的牙齿也会变得黑黑的。 下颚门齿因为被舌头盖住,较不容易受到波及;但经年累月下来,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弥漫性腐败性龋齿,不可不慎。
治疗方式
只要喝完奶后确实为宝宝做好口腔清洁工作,就不容易患上奶瓶性龋齿。
若真的患上了,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二是改掉不良的喂食习惯。在养成良好清洁习惯上,即使是喝母乳也应该在喝完后立刻清洁口腔;在不良的喂食习惯上,则不要让宝宝养成得要喝完奶后才能入睡的坏习惯,更不要因为宝宝的哭闹而轻易妥协,这时考验的就是妈咪的教养智慧了。
此外,在门诊治疗上与一般性龋齿的治疗方法是大同小异的。若只有轻微脱钙现象就先涂氟,使其表面珐琅质再矿化以防止进一步脱钙而形成蛀蚀。若是蛀蚀太严重,还是得抽神经并拔除(与恒牙神经为不同系统,因此并不影响日后的恒牙生长);若因年纪太小合作度低,有时有必要采取一些非常措施,如绑上束缚带或是做半身麻醉等。
父母注意事项
“预防重于治疗” ,除了在喝完奶或是吃完副食品后应立即帮宝宝清洁口腔及牙齿(或是不方便清洁时至少喝一些开水)之外,他还建议最好在宝宝长出第一颗牙时就先带去儿童牙科做一初步检查,并接受牙医师正确的牙齿卫教观念,往后并维持3个月~半年左右,定期上牙医诊所检查的习惯。
还有,最好在1岁半~2岁间戒掉奶瓶改学习用双耳杯,就不会有喝到睡着的困扰;同时应该开始练习自己刷牙,孩子刷不干净没关系,但父母记得在孩子刷完之后再帮他彻底的刷一遍,重点在于让孩子养成进食后应该清洁口腔的习惯。
一般性龋齿
发生原因
龋齿是牙齿组织逐渐被破坏的一种疾病,也是幼儿最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奶瓶性龋齿是因为没做好口腔清洁所造成,发生原因及侵犯部位较单纯;但若是一般性龋齿,则除了口腔卫生没有做好之外,还与个人饮食习惯(如喜欢吃糖)、天生的齿质(如抗龋性低者容易蛀牙,但并不完全是因遗传所造成)等有关系,且并无特定侵犯部位。
出现症状
通常先由牙冠开始发病,若未能即时治疗便会逐渐形成龋洞,最后使得牙冠完全破坏而消失。未经治疗的龋洞是不会自行愈合的,甚至还可能引发牙髓炎或猛暴性龋齿(在短时间内满口牙都蛀光光)。
治疗方式
因其前兆为产生轻微脱钙等现象,只要有带宝宝定期上牙科检查的习惯,牙医师便能即时做处理,如在牙齿表面涂氟,或是以含氟的沟隙封填剂等先做基本处理,以防进一步恶化;若已蛀蚀严重,就需要拔除并做根管治疗。
父母注意事项
由于乳牙需要陪伴孩子至少11~12年左右的时间,且对颜面发育及日后恒牙的生长决定性影响,因此除了应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之外,糖份含量高的零食也不宜摄取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