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上网查资料。
上网查看对比着儿子的表现,得出的可能原因是:一宝贝要出牙,因为不适,所以会在夜里哭闹;二是白天玩的太厉害,大脑皮层依然有兴奋点,所以会半夜惊醒。因为宝贝白天整天都笑呵呵的,能吃能喝能玩也能睡一切正常,只是到晚上半夜才哭闹。事实证明:经过将近一周的哭闹后,儿子居然一起长出了三颗上牙!
其次是寻找专业书籍。
买了一本《倾听孩子》,对我帮助真是太大,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对待儿子的行为。孩子哭闹总是有原因的,而让孩子把自己的情绪尽可能地释放出来,妈妈的作用不可忽视。温柔地呵护孩子,给他温暖的怀抱,温柔的呵护,在孩子发泄完,他就会安静下来,也会不断地成长。无论是对孩子的心理还是生理的健康成长都至关重要。在没有看到这本书之前,我只是凭着一个做妈妈的本能去尽力呵护照顾自己的孩子。现在有了理论的支持,以及实践的检验,更坚定了我对这一方法的信心。
最后是做足睡前的亲子活动。
我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回来儿子就直扑进我的怀里,稍稍迟一点,他的眼圈就会红了。晚上他入睡后,我常常会起来清洗他白天弄脏的衣服,结果通常是没等我洗完,他就哇地一声大哭起来,真不知道小家伙怎么那么有感知?总结出他需要妈妈的需求,也好对方抓药。于是,我就调整了一下我清洗他衣物的时间。
一般是晚上八点:准时给儿子洗脸、洗手、洗脚、洗屁股。 接着换衣服,然后抱进卧室,让爸爸带儿子玩,我把衣物洗干净,并把自己也清洗干净,然后换妈妈陪儿子玩。
爸爸陪儿子玩的游戏有举高、照镜子看自己以及按电灯开关把物体装进盒子再倒出来等等。
我陪儿子玩的经典项目是藏猫猫。用被子盖住自己或者宝宝,问他,妈妈在哪里?宝宝在哪里?现在他最喜欢的则是和我一起躲在被子里咯咯地笑。玩一会儿后,看宝宝累了也饿了,就开始给他喂奶。一般吃过奶后他还要短暂地玩一会,就给他讲一个小故事。故事是对着我家枕巾上的熊妈妈和熊宝宝图案讲的。一般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熊宝宝的鼻子在哪里?儿子会用手去摸,然后我再问,宝宝的鼻子在哪里,他就会昂起脸来笑着等我摸他的鼻子,然后我再问:妈妈的鼻子在哪里,摸摸我自己的鼻子。儿子就会笑,看着熊妈妈和熊宝宝。我说:今天熊宝宝都玩了些什么啊,吃了些什么啊?把儿子今天做的事情说一遍,最后说:熊妈妈和熊宝宝要睡觉了,宝宝也要睡觉了。呵呵,把他放倒在床上,稍稍喂一点奶,宝贝就睡着了,不出2分钟!
这几天半夜我们一直睡的很好。不过,今天早晨4点半儿子又醒了,没哭,把身子弓起来,我一看是有尿了,一把,果然是一大泡。可是小家伙却精神了,起来玩了一会,还吃了10个小馒头,喝了一大顿奶,之后心满意足地又睡了,直到我上班7点半离开的时候,小家伙依然在梦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