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十三:孩子,你可以说“不”
身为父母在生活中经常忽视或不能容忍孩子对我们说“不”。其实每个孩子在说“不”时都有自己的理由。
在我和女儿之间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天晚上,女儿突然要去拿装着奶粉的盒子,我怕奶粉洒出来不让她拿,但她很坚定地说:“不行。”几分钟后,果然她把奶粉撒在了桌子和地板上。她怯怯地看着我,当时我很想发火,但还是拼命抑制了这种冲动,并对她说:“现在你和妈妈一起把这里收拾干净。”后来我问她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她小声地说:“我想帮妈妈做家务,我想自己冲奶粉。”
听后我庆幸自己没有责备她。虽然奶粉撒了,但这和她那美好单纯的心愿相比是多么微不足道!
专家点评:
孩子作为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人,面对周围的事物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做法,成人应还给孩子说“不”的权利,管住自己的嘴,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他们“不”字背后的隐情,做个会听孩子“话”的家长,这才是对孩子的爱。
案例十四:当孩子不和人打招呼时
女儿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嘴很甜,喜欢叫人,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金口难开了,见人不是低头不语就是装作没看见。我忍不住催她:“乖,快问叔叔阿姨好!”她没反应。我有些难为情,再催,还是不叫,我就急了,说:“宝贝,不叫人可不礼貌啊”、“没有礼貌的孩子是没有人喜欢的”等等。几次三番之后,收效还是不大,孩子似乎一直无动于衷。
有一天我实在生气,终于采用了冷暴力的方式对待她。在一次孩子不与人打招呼的时候,我快步往前走把她晾在了身后。孩子马上紧张地追上来,我生气地说:“我不喜欢没礼貌的孩子。”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好像很委屈的样子。
专家点评:
紧张害羞也好,谨慎小心也好,不打招呼的背后,一定有孩子没有表达出来的感受。家长不要急于批评,也不要当众指责,更不要强迫他,要尊重孩子有不打招呼的权利。可以给孩子一个台阶,比如说:“我知道你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有时你是在心里叫人了(打招呼了),如果下次你能说出来就更好。”也可以引导孩子用表情、动作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打招呼。
案例十五:事情没做好不等于自己不好
我以前总爱表扬壮壮:“你真聪明!”但后来我发现,如果壮壮做不好一件事,他就会特别烦躁,哭闹。前段时间,我给他买了一辆新款滑行车,他刚开始并不会滑,就很生气,索性不滑了。后来我看到一篇文章《“表扬孩子”与“鼓励孩子”的差别震惊你!》,我知道了表扬和鼓励对孩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常被表扬聪明的壮壮,在遇到挫折时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怕别人说自己不够聪明。明白了这些,后来我就再也不表扬他聪明了,而是多描述和鼓励他的努力,比如:“爸爸看到你这学期的努力,为你骄傲!加油!”
专家点评:
孩子对自我的认可过度依赖外在的评价,孩子会认为事情没做好是自己不够好。欣赏这位家长积极的学习,发现了鼓励和表扬的不同。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应集中于他所做的事情而不是个性品质(如聪明)上,在孩子做得不够好时,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说:“这件事虽然你没做好,但你是好的!”
案例十六:“你能行!”和“你不会!”
你能行
妈妈:“轩轩,今天帮忙妈妈做事,好吗?”
轩仔:“好啊,我最喜欢做事了。”
妈妈:“那我们今天一起洗碗。”
轩仔:“好的,我最喜欢洗碗了。”
轩仔:“妈妈,我要洗泡泡(洗洁精)。”
妈妈:“今天妈妈先洗泡泡,你来过水,下次就轮到你洗泡泡,妈妈来过水,好吗?”
轩仔:“好!我会洗得很干净的!”
妈妈:“对!你能行!”
你不会!!
几天前我给孩子买了一双鞋,周六早上刚一起床,我就看见孩子在自己刷鞋,我还是头一次看见孩子刷鞋呢!
妈妈:“怎么自己刷上鞋子啦?我来刷吧!你怎么能刷得干净呢?”
孩子:“不用,我喜欢这双鞋子,我要自己来把它刷干净!”
妈妈:“你不会,你从来没有刷过鞋是刷不干净的,到时候我还得再费一遍事。”
专家点评:
孩子需要通过体验“我能做多少”来获得成长的心理营养,需要多多体验自己能去做、有一些能做到或做好!做得越多,孩子获得的自信也越多!孩子越小越容易受到家长的语言暗示,当家长对孩子说“你不会”时,孩子会认为自己真的不会,然后放弃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