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抱着她,理解着她的情绪,可又需要考虑心爸的感受,这让我陷入两难。既然不知道如何做,不如诚实地表达自己吧。我轻声与心心商量:“心心,妈妈是同意让你玩胶带的,可是爸爸觉得这不是玩具,不应该玩,妈妈也很尊重爸爸的意见,要不你去问问爸爸吧?”
一句话,把想钻空子的心心引向了如何去解决问题,也让她明白,家里每个人的意见都需要、也值得被尊重。
心心拿着胶带,抽泣着找到爸爸:“爸爸,我想玩!”
心爸听见了我和心心在外的对话,似乎是因为感受到了尊重,他的态度也软了不少,我听见他好好地跟孩子说:“心心,爸爸只是觉得这个是大人用的工具,当你不能好好利用它的时候,就是浪费。我们要学会珍惜物品。”
心心也不知听懂了没,瘪着嘴:“可是我想玩!”说完就“哇——”地哭了。
2岁半的小孩并没有太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只知道重复表达自己的意愿。心爸见状,主动和心心商量:“要不,我们再玩两圈,然后就收起来,可以吗?”
“行,可以的!”心心立马停止“嚎哭”,见好就收,干脆答应,纵使眼泪还挂在脸上。
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感叹,在尊重的前提下,一些育儿分歧原来也可以轻松化解。
就如阿德勒心理学所说,人与人之间一切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当遭遇育儿分歧时,我们彼此说服对方的过程就是在干涉别人的课题。我们都想改变对方,却不知每个人都是固执的。
心心想玩胶带,我同意但爸爸不同意,那就是他们之间的课题,不如交给他们解决。当我们在一边以不干涉的态度表达着尊重与支持的时候,家人也会与孩子好好商量出他们之间的解决方案。
有人要问了,假设是我不让孩子玩,但家人并不以这样尊重的方式对待我,那怎么办呢?其实任何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地解决,也不能指望着别人先做出退让或改变。我们能决定的只有自己的言行,当我们总是这样去尊重和理解家人的观点,不加评判,久而久之,尝到“甜头”的他们也会慢慢看到我们的立场。
最重要的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收获很多:他能学会对不同意见、想法表达尊重,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感,也知道凡事要靠自己去主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