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在水中游,因为鱼儿离不开水,这似乎不用解释的。
可是,在我国的福建建瓯,那儿的鱼离开了水,却依然活着!
建瓯传奇
不是建瓯的鱼成了仙,是当地的渔民发明了一种方法,叫“弓鱼”:鱼捕捞上来后,渔民立刻拿出一根草绳,一头穿过鱼的嘴巴,另一头绑住鱼的尾巴,直直的草绳,弯弯的鱼身,成了一把弓的样子,这就叫“弓鱼”。
弓过的鱼离开了水,一条条头朝上吊着,到了第二天拿到市场上去卖。买鱼的人在早市上挑好了鱼,回家放在比较阴暗潮湿的地方挂起来,然后上班去了。晚上回到家,想着做一盘红烧鱼,把弓鱼取下来,手拨弄一下,嘿,鳃一张一合,鱼鳍一动一动,还好好地活着呐!
中国科学院鱼类专家也觉得稀罕。因为跟人一样,鱼儿也需要氧气才能活着,鱼需要的氧气来自水里。鱼儿的嘴巴张开吸进水,再通过鳃流出,在这个一进一出的过程中,鳃在吸收水中的氧气,吐出身体里的二氧化碳。
鳃由无数的鳃丝构成,每条鳃丝又生出许多鳃小片,这儿就是气体交换(也就是呼吸)的地方。鱼呼吸时,最外面的大鳃片、鳃丝和鳃小片完全打开,使鳃和水的接触面增到最大,这样能大大增加吸收氧气的机会。而当鱼离开水后,鳃丝和鳃小片粘连起来,只有鳃的外表与空气接触,使得呼吸的“场所”大大减小,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而且,离开水后鳃丝变得干燥,渐渐失去呼吸功能。
当然,鱼不能像我们人类那样,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可是它的鳃就是为了适应这种呼吸方式的,所以鱼的皮肤啊、气囊(就是鱼鳔或者叫鱼泡)啊等等的呼吸功能不那么强大,远远满足不了生存的需要。
所以,鱼儿离开水怎么获得足够的氧气呢?最终只有死路一条啊!
科学家是讲究科学实验的。他们把鱼分成几种,每种都有三条鱼参加试验:一种不绑住,就放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一种绑住,不让鱼动,但不弓起来,也放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还有一种就是弓好挂起来,也放在前面两种鱼的附近。结果,第一种最多活了6个小时,第二种最多活了?个小时,第三种最多活了19个小时。
科学的结论来了:鱼儿离开水还要活着是有条件的:
气温低、阴暗潮湿。这样。鱼儿需要的氧气少一些。就像人在闷热的时候常常觉得透不过气来那样,如果鱼儿遇到闷热气候肯定挺不过那么久。
少活动。你在剧烈运动的时候会大口喘气,因为消耗的氧气太多了。鱼儿被绑任后,运动量少了,需要的氧气也减少,那么活的时间也可以长久些。你看,绑住的鱼不是比没绑住的多活了一个小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