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极端出现了:一是胡振宇在有机化学方面的自学程度已经达到研究生水平,这也让他进入学校的化学奥赛班;另一个是他的多个学科“跟不上”,他打消了通过高考上大学的念头。然而,无机化学的短板让他与保送失之交臂。最终,他苦练从初中开始练习的网球,通过网球特长生的身份进入华南理工大学。
进入大学后,胡振宇第一件事就是找化学院的老师,要来他们的课程表去旁听。“听课后自己很有优越感,因为本科的课程我高一就学完了,研究生的课感觉像在复习。”因此,胡振宇最终决定还是自学化学。
然而,除了化学课以及他唯一想听的创业课,大学4年,胡振宇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在这所985高校。在火箭爱好的影响下,有两门专业课“壮烈牺牲”,一科是因为做实验做到“忘了”,便没去考试;另一科本是很简单的开卷考试,但他只带着一支笔考试,事后才意识到自己根本就没那门课的教科书。
胡振宇真正的“大学”,是一个叫“科创论坛”的网络社群。这是一个在中国科技爱好者中颇有影响力的论坛,里面有不少民间高手,有的人可以在短短一个星期内,把火箭从设计到加工、制造、组装的整个流程全部做下来,也有人懂得无线电、材料、机械加工,涉及的学科十分广泛。身在其中,胡振宇的好奇心和求胜欲再次被激发。
两三年过去,大学同学有的做学生会主席,有的当社团负责人,他却自得其乐成为“科创论坛”3个版块的版主。在每年的论坛年会上,他总会组织起越来越多喜欢火箭的爱好者。
2011年9月,他的第一个项目团队成立,这是一个广州在校大学生独立研究探空火箭的团队。那时,胡振宇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做很牛很炫的产品,打上去就可以了。
然而,实施的过程远比他想象的难。他们在中山大学电子公共实验室租借一小块地方,通过论坛或文献网站下载相关专业内容学习,拼凑出自己的测试台,将口袋里最后一点钱拿出来购买传感器、滑台、钢板、模板,骑自行车将设备运到中大,又花一个通宵来搭台子,早晨6点在市区外环进行测试。
但就在胡振宇手指按下去的一瞬间,火箭灰飞烟灭,首次实验失败。
第二次,火箭还没有起飞就在发射架上炸开了。
数千元钱和几个月时间的努力就这样报废,胡振宇和整个团队徘徊在崩溃的边缘。
一个校友看到胡振宇的报道,资助了10万元。
这笔钱让整个团队再次像打了鸡血一样。2013年7月,胡振宇和他的团队完成第一枚探空火箭的独立研制,并在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成功发射。
让孩子多些选择爱好的空间 2014年,翎客航天在深圳注册成功,成为国内第一家民营火箭公司。
90后开公司,开的还是火箭公司,足以构成轰动效应。铺天盖地的报道随之而来,胡振宇说:“我做火箭是脚踏实地地做,不是吹牛。”
在合伙人严丞翊眼中,胡振宇是个什么都要磨出来的人——他会逼迫自己今日事今日毕,也会逼迫团队完成任务。
住在自己租来的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里,躺在床上摸到一瓶硝酸钾时的“享受”,在胡振宇以后的日子里恐怕会成为难忘的回忆。
他常常与严丞翊感慨,两个人有很多共同的兴趣,做火箭、弹钢琴、打网球,一个是冲破家长的束缚,一个则是随性成长,但他们今天之所以能把公司做起来,正是缘于对兴趣的狂热追求。
曾有一段时间,为了挣钱“养”火箭项目,胡振宇给小朋友做钢琴陪练。教课的时候,胡振宇发现,这些小朋友一旦练琴不认真就会被父母打骂,看到这些,他总想到自己小时候被父母逼迫的经历,这和严丞翊童年时代“不会被逼迫去上兴趣班”的成长经历完全不同。
这时,胡振宇会不自觉地跳出来,劝告那些正在气头上的家长:“其实你们也可以对孩子放开一些,让他们多一些选择自己爱好的空间,或许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