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顺是西汉末年时候的人,很小就死了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过着非常贫苦的生活。那时候,天下不太平,又遇上大旱年,老百姓活不下去,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蔡顺非常孝顺母亲,每天挎着篮子去挖野菜,摘野果给母亲充饥。有一天,他摘到了很多桑葚,心里高兴极了,心想:“这下母亲又有吃的了。”正当他高高兴兴地往回走时,迎面来了几个起义军士兵。
几个起义军士兵走得又渴又累,正愁没有水喝,看到蔡顺提着两篮子桑葚,就围上来说:“喂,小孩儿,把你的桑葚拿出来,给我们解渴好吗?”
蔡顺紧紧护住篮子,回答说:“不行,桑葚是我采来给母亲充饥的,怎么能给你们吃呢!”
有个起义军士兵往蔡顺的篮子里看了一眼,忽然发现两个篮子里的桑葚不一样,一篮都是黑的,另一篮都是白的,觉得很奇怪,就问蔡顺:“你为什么把白桑葚和黑桑葚分开呢?”
蔡顺严肃地说:“我父亲早就去世了,母亲把我养大,吃了很多苦,我应该孝顺母亲。白桑葚是酸的,我自己吃。黑桑葚是甜的,留给母亲吃。”
起义军士兵都是贫苦人出身,他们听了蔡顺的话,一时都说不出话来。有的想起自己在家挨饿的老母亲,有的想起自己病在床上的妻子和骨瘦如柴的孩子,都禁不住流下了心酸的眼泪。这时候,一位年长的士兵感慨地说:“如今兵荒马乱,难得这孩子这么孝顺他母亲,咱们谁也不要吃他的桑葚了,再给他一些米,让他拿回去给母亲吃吧。”
于是,几个起义军士兵不但没有拿走蔡顺的桑葚,还把随身带着的米拿出来一些送给了蔡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