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
杀:牺牲。
身:生命。
仁:儒家最高的道德理想。
成语意思是指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用法】
现在用来比喻为维护正义的事业而牺牲生命。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论语·卫灵公》:“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典故】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向孔子请教关于仁德与生命的问题。他问:“您给我们讲的仁德、忠义都是非常对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彼此仁义地待人,确实是一种难得的美德。我也很想得到这种美德,但能够好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也是我的欲望。假如生命与仁德二者发生了冲突,我该怎么办呢?”孔子严肃地说:“凡是真正的仁人志士,都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为了能够成全仁德,他们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弟子听后非常佩服,恭敬地给孔子行了个礼。这时,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贡又问道:“仁德一定很不容易做到吧?我们应当怎样培养这种美德呢?”孔子回答说:“仁德的培养可以从头做起。比方说,工匠要想做好活计,必须先有得心应手的工具;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应该选择贤良的人来辅佐;对于一个人来说,应该挑选那些士人当中的仁德之人交朋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仁德的品性。”
万世师表
孔子是中国第一位以私人身分讲学的教育家,主张每个人不论出身贵贱,都应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被尊为“万世师表”。他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宣扬严以责己、忠恕待人、言行一致等自我完善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