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桷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古诗词注词释义
1.商山:又名楚山,在今陕西商州市东南。
2.征铎:车马旅行时用的响铃。
3.槲: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4.枳: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5.驿:古代道路沿途专供递政府文书的公务人员休息、住宿的地方。
6.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作者曾在此寓居。
7.凫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天往南飞。
古诗词今译
征铎鸣响催促旅人起程,刚上路就伤悲离开故乡。鸡鸣声伴有屋顶的残月,足迹已踏乱桥上的新霜。槲树的叶子落满了山路,枳树的白花只点缀驿墙。回想夜来甜蜜的故乡梦,满眼是凫雁散布在池塘。
古诗词名句赏析——“人迹板桥相。”
这是一幅早行图。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和“声”结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吗?“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使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紧接着诗人将镜头转向两种植物,一方面暗示出季节,同时也点明商山的风物特征。面对眼前独特的山景,诗人不禁想起夜里梦到故乡的情景,那儿没有这些绿叶白花的树木,却是野鸭、鸿雁栖满了堤岸曲折的池塘。这段对梦境的回味,不仅贴合商山早行的具体情境,也照应了开头的“客行悲故乡”,将诗人的羁愁旅思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