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一次科举考试的题目是:“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有一学子醉意蒙眬,戏将题内的“苟”写成了“狗”。监考的考官看到后大发雷霆,欲驱他出场,责道:“若能属对,姑且免除!”于是在考生桌上大书:
《曲礼》一篇无母狗。
学子随口应对道:
《春秋》三传有公羊。
此对一出,考官大力赞赏。后来,这位学子名列第一。
一个塾师死后,见到了阎王,经考查,这个塾师爱读别字,不久,予以发落,罚为狗。塾师要求道:请为母狗。阎王诧异地问:为什么?塾师解释说:《礼记》上说过:临财母狗(毋苟)得,临难母狗(毋苟)免,所以愿为母狗。阎王哭笑不得。
知识链接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出自《礼记·曲礼上》意思是:遇到钱财,不要马马虎虎地只图捞到;遇到患难,不要贪生怕死的避开。《礼记》是我国儒家文化的主要经典之一,内容博大精深。该书详尽地考证和记载了中国古代的各种礼节、礼仪制度,指引人们如何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