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万章曰:“敢问不见诸侯何义也?”
孟子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庶人不传质为臣,(1)不敢见于诸侯,礼也。”
万章曰:“庶人,召之役则往役;君欲见之,召之则不往见,何也?”
曰:“往役,义也;往见,不义也。且君之欲见之也,何为也哉?”
曰:“为其多闻也,为其贤也。”岂敢往哉?况乎以不贤人之招招贤人乎?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诗》云:‘周道如砥,(7)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8)
万章曰:“孔子君命召,不俟驾而行,(9)然则孔子非与?”
曰:“孔子当仕有官职,而以其宫召之也。”
【注释】
(1)传质:质同“贽”,是见面时送给对方的礼物。孙奭《孟子音义》云:“执贽请见,必由将命者传之,故谓之传贽。”
(2)云乎:句末辞,无义。《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何休注:“云乎,辞也。”
(3)招虞人以旌:按此事亦见《左传·昭公二十年》,作“招虞人以弓”。
(4)皮冠:古时田猎所戴之冠,加冒于平常所戴的礼冠之外,以避尘土和雨雪。
(5)旃(zhān毡):《说文》:“旗有曲柄也,所以表士众。《周礼》曰‘通帛为旃’。”
(6)旂(qí旗):《说文》:“旗有众铃以令众也。”
(7)此处诗句引自《诗·小雅·大东》,旧说这是首东方诸侯国臣民讥刺周室的诗歌。周道:即大路。砥:磨刀石,用以比喻道路的平坦。下文“其直如矢”之“矢”与此类似。
(8)视:注视。按此语是双关语,表面上是说小人看着君子在大道上往来,实际是说君子的一言一行对小人都有影响,是小人效法、关注的对象。
(9)不俟驾而行:此说亦见干《论语·乡党》篇。
【译文】
万章说:“请问,不去见诸侯是什么道理呢?”
孟子说:“在都市里叫做市井之臣,在郊野叫做草莽之臣,都称为庶人。庶人不经一定的程序成为臣僚,不敢去见诸侯,是合乎礼仪的。”
万章说:“庶人,传唤他去服役就去服役;而国君要见他,传唤他却不去见,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去服役合乎义,去见国君不合乎义。而且,国君要见他是为什么呢?”
万章说:“因为他见闻广,因为他贤明。”
孟子说:“如果因为他见闻广,天子都不传唤老师,何况诸侯呢?如果因为他贤明,我从未听说过要见贤者是传唤他来的。鲁缪公屡次去见子思,说:‘古代拥有千乘兵车的国君结交士人,是怎样做的?’子思不高兴他说:‘古时候的人是说事奉他,哪会说结交他呢?”子思之所以不高兴,难道不是认为,论地位,那你是君主、我是臣仆,怎么敢和君主结交呢?论德行,那你是事奉我的人,怎么能和我结交呢?拥有千乘兵车的国君谋求与他结交都不能做到,何况传唤他呢?齐景公田猎,用旌去传唤管理山林的虞人,虞人不去,景公要处死他。孔子得知后说:‘志士不怕弃尸山沟,勇士不怕丧失头颅。’孔子赞赏什么呢?是赞赏虞人不应承不符合礼仪的传唤。”
万章说:“请问,该用什么传唤虞人呢?”
孟子说:“用皮冠。传唤庶人用旃,士人用旗,大夫用旌。用传唤大夫的礼仪传唤虞人,虞人宁死不敢去,用传唤士人的礼仪传唤庶人,庶人难道敢去吗?何况是用传唤不贤之人的礼仪传唤贤人呢?要见贤人却不遵循见他的途径,犹如要他进来却关上了大门。义是途径,礼是大门,惟有君子能沿着这途径进出这大门。《诗》说:‘大道平如磨石,直得就像箭杆。君子在上行走,小人在旁观看。’”
万章说:“孔子听说君命召唤,不等马车驾好就前去,那么孔子做得不对吗?”
孟子说:“孔子正出仕而有职位在身,国君是以他的职务传唤他。”
【段意】
此章是说,君主对于士人必须待之以礼,因为君主尊奉贤者为师,所以就不应该像对待仆役那样颐指气使。朱熹说:“此章言不见诸俟主义最为详悉,更合陈代、公孙丑所问者而观之,其说乃尽。”(《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