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清朝晚期,有一个童生虽有才华,但因家境贫困,无钱打通关节,年近不惑,仍然没有考中,为人嘲笑。
这年,童生的准备尤为充分,又抱着侥幸心理去应试。主考大人见他仍不死心,于是出了个上联,加以奚落:
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童生觉得主考大人有失礼教,欺人太甚,当即属对,以抒怨愤:
二人成天,一人成大,天大人情,人情大如天
在古代,“老”字与“考”字是同一个字。上联中的考、老反复交替使用,论其字形和本义,互为转注。
知识漫谈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给转注下的定义是:“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建类一首”是说,转注出来的字和本字属于同一个部首:“同意相授”是说,转注字和本字意义相同,又可互作解释;从“考、老”的举例可见,转注字和本字声音相近。形似、义同、音近,这就是转注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