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1)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2)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2)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注释】
(1)获于上:朱熹《集注》云:“得其上之信任也。”
(2)反身不诚:朱熹《集注)云:“反求诸身而其所以为善之心有不实也。”
(3)思诚:赵注云:“恩行其诚。”
【译文】
孟子说:“身为臣属不能得到君主的信任,民众就无法整治,得到君主的信任有途径,本能取信于朋友就不能得到君主的信任;取信于朋友有途径,事奉父母不孝顺就不能取信干朋友;孝顺父母有途径,自身不真诚就不能孝顺父母;使自身真诚有途径,不懂得善恶就不能使自身真诚。因此,诚是上天的准则,追求诚是为人的准则。不为至诚所感动的人未曾有过,而不诚则从未有过能感动人的。”
【段意】
此章与《中庸》中叙述治理国家九项准则中的一段文字几乎完全相同,说明《中庸》与思孟学派在思想上的密切联系。一般认为,应该是《中庸》袭取《盂子》,而不是相反。朱熹《集庄》说:这一章的观点“亦与《大学》相表里,学者宜潜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