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言坚定的人向来对于细节和大事都同样重视,哪怕自己所做的承诺没有很大意义,也会想尽办法履行,不会随便食言。这样一来,不失信于人,就容易得到众人的帮助,做起事来也就不会有很多困难了。
汉朝拜州太守郭伋,对待百姓素来广施恩德、言出必行。有一次,他准备到管辖的西河地方去巡视,有几百个孩子,每人骑了一根竹竿做“马”,在道路上迎着郭伋朝拜他,欢送他,问他什么时候回来。郭伋就算了一下,把回来的日子告诉给了孩子们。不料郭伋巡视得很顺利,比预定的日子早回了一天,郭伋深恐失信,就在城外山野间的一座小亭子中露宿了一夜,到了第二天,才走进境内。当天,那些孩子们都在路上欢迎郭伋的归来。
童叟无欺,信之至极!就连对待孩子这样的微小信誉都不愿舍弃,那么对于关乎大局的重大誓愿也就更不会违越了。
一个轻易许诺的人,必定是很少坚守信用的人;把所有问题都看得很容易,必定会遇到许多困难。这是因为轻易许诺的人不慎重考虑问题,往往把问题看得简单了,待到实际去做的时候,却发现不是他当初想象的那么容易,于是就放弃了诺言,这就是造成“寡信”的原因。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到楚国。一天,楚成王设宴招待重耳。席间,楚王问重耳:“若有一天你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公元前636年),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于是在践土,大会诸侯,确立了春秋霸主地位。
对说出去的任何话都认真对待,如此慎终如始,永无违越,这样的人做什么事情会有困难呢?
当然,在允诺之前,倘若把问题看得过于简单,真正做起来时,就可能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这也就为“寡信”提供了便利条件;一旦失信于人,就很难再得到众人的帮助;越得不到众人的帮助,困难就会越多。所以,“多难”必是“寡信”的结果。
再大的车船飞机等无不是由诸多细小的零部件组成;同样,天下再大的难事、大事也必定是从那些容易做的细小之事着手解决。所以,圣人或智者始终不会妄自尊大,所着手的也只是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也正是这些小事造就了他们的伟大形象。因此《道德经》中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