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教仁晚年回辽东半岛传道。当他来到家乡金州城外的大黑山时,立即被这里迷人的景色所打动,便决定在这里重修庙宇,当时响水观原先的庙宇因年久失修无法居住,他便在山崖下一座山洞内避谷练气,拂琴舞剑。因为洞内有一泓清泉流出,四季不干,泠泠做响,因此他想起古代的四大名琴中的“响泉”“韵謦”,便为道观起名为“响水观”,为山洞定名为“瑶琴洞”。并在洗茶池边种下五株梧桐树,如今仍然枝叶繁茂,阴凉满院,“响泉消夏”成为“金州古八景”重要的一处景观。由于杜道长的带动,当时很多人从其学艺,他的得意门生有张永祥、李永志等。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洞口书有“瑶琴洞”三个混厚古朴的大字便出自他的得意门徒张永祥之手。
琴音剑气谱 道家韵味高亢明亮
杜教仁有《琴音剑气谱》传世,抄录了26首古曲,别具地域特色,该曲谱将古琴谱与剑谱合一,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剑胆琴心,文武双修的人生哲学。中国琴会副会长著名古琴大师龚一先生得知这一琴谱后,认为这些曲目是《琴曲集成》和《存见古琴曲目辑览》所记载的3000多首琴曲所未有列入的孤本琴曲,具有极高的音乐考古价值。有的曲目虽然与宋代以来较流行的曲目名称相同或接近,但其指法旋律又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平沙落雁》流畅幽雅,简约大方,没有清末各地谱本加花过多,繁指绕手的通病,应该是起源较早的谱本;《酒狂》比解放后打谱的《神奇秘谱》(1425年)的《酒狂》要流畅圆转,变化了早期琴谱中生硬的指法,结构更加完整,富于变化。最为可贵的是,其中有16首琴曲是仅见于该谱的,可以称为海内孤本。这些曲目是:《博古引》、《柳含烟》、《天马吟》、《悲骷髅》、《太平赞》、《醉金刚》、《秋雨梧桐》、《白鹤飞》、《顽石点头》、《蓬莱引》、《对月听涛》、《侠客行》、《过海仙踪》、《紫气东来》、《混元歌》、《悟真》。这些曲目具有鲜明的道家意趣,韵味隽永,高亢明亮,对研究辽南地区的宗教音乐的起源、演变及中国古琴艺术的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琴社兴起 琴人传承发展琴道艺术
古琴在古代被称为琴学、琴道,包括指法、琴曲、流派、制作、鉴定、打谱、作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2003年被联合国批准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琴人值得骄傲的事情。金州地区是辽东半岛最悠久的古城,自古便有古琴活动,由于时代的变迁,很多琴谱失传。保护和发掘现有资源是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2000年7月,邹德全、姜伟、于亚平、王长伟等人发起成立金州松风琴社,结束了金州地区、大连地区及整个东北地区民间有琴无社的历史。为了提高艺术水平,琴社多次开设课程、举办讲座,大大开拓了艺人们的视野。近年来,琴社多次参加演出、中外文化交流会等,演出活动被市级以上广播、电视媒体报道。金州古琴活动的影响已经超越了仅仅在本地区发展的空间限制,在古琴的整体水平上包括演奏、作曲、古谱发掘、古琴制作技术等领域都具有一定的实力,传承了悠久的古琴文化。2006年金州古琴音乐艺术被列为大连市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项目,成为全国首个市级非遗项目中的古琴项目。2007年5月又被列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并作为省级重点项目项国家级申报。文化繁荣的太平盛世,使金州古琴艺术迎来了春天,逐渐告别一脉单传的封闭传统开始面向大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古琴,学习古琴,加入到琴道文化中来。